电伴热技术在电厂热力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,通过电能转化为热能,有效维持管道、设备的温度稳定性,保障系统安全高效运行。以下从应用场景、技术类型、控制系统、经济性及案例等方面展开详细分析:
一、核心应用场景
1. 蒸汽管道保温
电厂主蒸汽管道、再热蒸汽管道等高温介质输送线路,需通过电伴热补充散热损失。例如,在亚临界机组升参数改造中,电伴热可确保蒸汽温度在启停阶段或低负荷运行时维持设计值,防止管道内蒸汽凝结。
案例:托电公司在亚临界湿冷机组改造中,通过电伴热系统优化,实现了20%额定负荷深调峰,降低煤耗约10g/kW·h。
2. 燃油系统防冻
燃油储罐、供油泵及输油管道在低温环境下易凝固,电伴热可维持燃油流动性。例如,重油管道需将温度控制在80-120℃,防止黏度过高影响输送效率。
技术细节:集肤效应电伴热系统通过钢管内表面电流发热,可实现长达24km的伴热距离,且温度均匀性优于传统蒸汽伴热。
3. 凝结水与疏水系统
低压加热器、疏水管道等设备在停机或低温工况下易冻结,电伴热可防止水锤现象。自限温电伴热带能自动调节功率,避免局部过热。
选型要点:低温凝结水系统通常选用65℃耐温等级的自限温电伴热带,高温疏水管道则需110℃以上耐温型号。
4. 脱硫脱硝系统
石灰石浆液管道、氨区设备需维持温度防止结晶。例如,液氨储罐的电伴热需符合防爆标准,避免氨气泄漏风险。
安全规范:国家能源局要求2024年前完成液氨脱硝系统改造,电伴热需与尿素制氨技术协同设计。
二、关键技术类型与选型
1. 自限温电伴热带
- 原理:利用导电塑料的PTC特性,温度升高时电阻增大,自动降低功率。
- 优势:无需温控器,可任意剪裁,适用于复杂管道(如阀门、仪表)。
- 应用案例:皖能铜陵发电公司300MW机组采用自限温电伴热,实现多负荷下掺氨10%-35%的稳定运行。
2. 恒功率电伴热
- 分类:串联式(单根长距离)、并联式(多分支)。
- 适用场景:长输管道、高温介质(如熔盐)。
- 案例:哈密熔盐塔式光热项目采用恒功率电伴热,维持熔盐温度290℃以上,防止凝固堵塞。
3. 集肤效应电伴热
- 技术特点:利用电流集肤效应加热钢管,热效率高(可达90%),防爆性能优异。
- 对比优势:与蒸汽伴热相比,无汽水排放,维护量减少50%以上。
三、智能控制系统与能效优化
1. DCS集成控制
- 通过分散控制系统(DCS)实时监测温度、流量,自动调节伴热功率。例如,燕山湖发电厂的电热联供系统实现了“干、湿”态一键转换,煤耗降低14g/kW·h。
2. 双冗余监测
- 中国海油绥中36-1油田平台采用双冗余环境温度传感器,结合AI算法动态调整伴热负荷,能耗降低15%。
3. 节能数据
- 山西瑞光热电通过智慧燃烧优化系统,年节约标煤3000吨,减少CO₂排放7920吨。
- 电伴热替代蒸汽伴热后,综合运行成本可降低30%-50%,投资回收期约2-3年。
四、安全与环保考量
1. 防爆设计
- 电伴热系统需符合GB3836.1-2010防爆标准,例如隔爆型接线盒、屏蔽层接地。
- 案例:博太科公司研发的600℃高温电伴热产品,通过ExdIICT6认证,适用于极端环境。
2. 防火规范
- 燃油管道伴热温度不得超过油品闪点10℃,例如重油伴热需低于250℃。
- 北京市门头沟区政府强调,电伴热需定期巡检,防止绝缘老化引发火灾。
3. 碳排放效益
- 电伴热系统的CO₂减排量可通过节能量计算。例如,替代1吨标煤的蒸汽伴热,可减少2.64吨CO₂排放。
- 合肥热电的智慧供热项目通过电伴热优化,年减排CO₂约654.7吨。
五、典型案例与技术趋势
1. 火电厂改造
- 华电包头公司通过汽轮机通流改造、电伴热优化,降低煤耗10g/kW·h,年节约成本超千万元。
- 山东华宁电伴热为哈密熔盐光热项目提供解决方案,实现熔盐管道24小时内从环境温度预热至290℃。
2. 新技术融合
- AI与物联网:康巴什智慧供热平台利用AI算法预测热负荷,动态调整电伴热功率,能耗降低15%。
- 高温材料:久盛电气的825合金MI电缆可承受800℃高温,应用于光热电站熔盐系统。
六、总结与建议
电伴热技术在电厂热力系统中的应用已从基础防冻扩展到节能增效、智能控制的新阶段。未来发展趋势包括:
1. 材料创新:开发耐温更高(如600℃以上)、耐腐蚀的伴热材料。
2. 能源协同:与光伏、储能系统结合,实现“绿电+电伴热”的低碳模式。
3. 标准完善:推动行业标准统一,明确防爆、防火等安全规范。
通过合理选型、智能控制和精细化维护,电伴热可显著提升电厂运行可靠性与经济性,助力“双碳”目标实现。